千年古县展风华 逐梦前行向未来 —— 寻迹千年,赓续文脉,品读项城

发布时间:2025-11-21 16:44:28 人气:69

   在中原大地辽阔沃土上,有一座镌刻着千年印记、涌动着时代活力的“历史文化名城”——项城。项城位于河南省东南部,历史悠久,文化深厚,人杰地灵,风水宝地,西周初年称项子国,汉朝置项县,隋朝正式定名为项城县,2014年被联合国认定为“千年古县”。项城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,点燃了历史文化的星星之火,它历经岁月沉淀,怀揣热望前行的“逐梦之地”,更是以昂扬姿态书写发展奇迹的“腾飞之城”。

 一、历史源远流长,文化底蕴深厚

       项城“千年古县”历史,可追溯至远古时期,文化根基深厚绵长,赓续至今,既铸就了过去的辉煌,也深刻影响着当下,更将持续启迪未来。项城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城市,全国科普示范城市,国家先进园林城市、中国建设“防水之都”,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,而且凝聚着“千年古县”的永恒魅力。

        1、古迹见证文明脉络。项城境内的秣陵“龙镇”、南顿故城、高寺遗址、骨头冢遗址、三国神医华佗的传奇文化圣地、半部项城史的沙颍河等,承载着新石器时代、周商至三国时期的文明印记,出土的文物清晰勾勒出早期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的轨迹,是项城历史底蕴的直接见证。

        2、历史名人述说古今。项城人杰地灵,自古人才辈出,东汉著名学者应劭在此著书立说,其《风俗通义》流传千古;“袁项城”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,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;近代中国文化奇人、收藏家、书画家、诗词学家张伯驹,将收藏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捐献给国家故宫,功德无量,流芳百世,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他既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巨擘,也是河南项城秣陵的荣耀和自豪;赤膊抗日名将黄维刚,在抗日战争中多次赤膊上阵,终将日军击退,留下了英雄美名。这些影响时代的名人,他们的故事为项城增添了璀璨的人文色彩。

       3、文化传承生生不息。历经数千年,祖祖辈辈从末停止对文脉传承的探索。从项城袁寨古民居德高民俗博物馆秣陵古镇、莲溪书院、民国县衙、古老槐树、张伯驹故居、项城登岸处胜利广场沙颍河黄金水道、民间舞蹈、宗教传统、传统手工艺……历史文化遗址到非遗技艺,项城始终守护着文化根脉,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生,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,避免了“端着金饭碗没饭吃”的不良现象。

       4、前世今生历史价值。“千年古县”是项城的脉与魂,历史赋予了它文化的灵魂,在于它具备“照亮当下,传承文脉”的故事,更是一个古老文化与现代守护者之间永不断裂的传承和坚守。近代以来无数项城儿女以热血书写家国情怀—千年时光,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,不仅在项城留下了深深的历史辙痕,更孕育出厚重绵长的文化根脉。特别是在挖掘千年文化和记录项城变迁的同时,真正让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!

二、承载历史荣光,展现时代风采

       赓续文化基因,厚植文化自信,需要通过系统工程与创新传承方式来实现。“千年古县”项城,不只有千年“非遗”和优秀传统文化,而且紧扣形势发展,感知时代脉搏,如今的现代感同样令人着迷和留恋。坚持传承与现代融合,构建文化旅游新格局,持续释放项城与国内外携手同行共创未来的时代信号,在区域文化交流互鉴的交响中与全国及世界融合发展,进一步打造“千年古县”文化新地标。

       1、民生福祉持续增进。项城以“逐梦”为笔,在新时代的画卷上奋力挥毫。市委、市政府始终将人民需求放在首位,善始善终关乎每一个市民的尊严,加大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领域投入。尤其是在产业赛道上聚焦医药化工、纺织服装、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,使经济发展的“引擎”越转越稳;在民生画卷里,“幼有所育、学有所教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” 的愿景逐步规范;在城市面貌中,平坦的道路纵横交错,整洁的社区温馨宜居,夜晚的灯光璀璨明亮,一座“宜居、宜业、宜游” 的现代化城市正徐徐升起

       2、城市发展日新月异。历经岁月洗礼的“千年古县”,正将历史的沉淀转化为发展的动力。特别是站在新的历史节点,项城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。依托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东风,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,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机遇;怀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,在生态保护、社会治理、文化传承上持续发力,向着“产业兴旺、生态优美、人民幸福、文化创新”的目标全力冲刺,正以最美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,并让客人们感受到“千年古县”宾至如归的温馨。

       3、环境整体加速提升。当今项城,怀揣着逐梦的昂扬姿态,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书写着崭新的篇章。通过引进高新技术、培育龙头企业,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,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在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上,完善交通路网、公园绿地等基础设施。特别是近年来建设的“张伯驹公园”、“吉祥湖”、“如意湖”、“植物园”等,打造了集“文化、绿色、生态、休闲、娱乐、垂钓、餐饮”为一体的综合性体验项目。昔日的“千年古县”如今高楼林立、道路畅通、环境优美,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正逐渐成型。

       4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。传承文化、“追逐梦想”、是项城发展的生动注脚。近年来,在文化创新发展中,呈现出许多“亮点”、“景点”和“特点”。比如:“友声书社作品展”、“萧岚心语公众号”、“张伯驹文化研究中心”、“项城民间文艺家协会”、“项城豫剧演出”“项城寺庙巡览”、“德银购物广场20周年庆典”、“老年书画院公益活动”、“项城欢乐百姓大舞台”、“项城名家名作欣赏”、“项城民俗展览”、“非遗展演”、“沙颍河畔的项城文脉”、“秣陵镇新地标”等等。尤其是“胜利广场”、“张伯驹公园”,如今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蕴含的红色基因正铭记在心,代代相传。这些不仅传承、创造和丰富了“千年古县”文化,而且复兴了许多濒临失传的“老字号”珍品,为项城文化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,进一步扩大了在国内外的影响力、辐射力。


三、擘画宏伟蓝图,共创时代辉煌

       “千年古县”,以人文赋予古城温度和品质,以厚重彰显文化价值和活力。站在新的历史节点,项城正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、深厚的产业基础和昂扬的奋斗精神,特别是依托中原建设的东风,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,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新的机遇,真正让“智慧”和“创新”为全面升级赋能,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照亮“千年古县”的未来。

       宣传家乡,人人有责。从古至今,感恩家乡,不忘祖先,是人类永恒的情感和寄托。这座凝聚着千年历史与现代智慧的文化地标,在传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发展,是100多万项城人民的共同期待。“热爱故土,思源前行”的理念,更深植在项城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中。呼吁在外游子和父老乡亲积极为家乡搭建对话交流平台,推动“千年古县”项城立足区域,面向全国,走向世界! 真诚希望和期待家乡“活起来”、“红起来”、“富起来”!

       1、抢抓发展机遇。千年古城,充满灵动、浪漫和格局。现代“智慧”城市,人们品的是城市之韵,看的是景色之美。作为项城,应依托中原经济区建设等国家战略,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。尤其是有“历史文化名城”、“千年古城”的“非遗”和特产,加之“张伯驹故里”、“袁氏故里”,又毗邻新郑“黄帝故里”、淮阳区“中华太昊伏羲陵”、周口西华县“女娲庙”、西平县“黄帝嫘祖故里”等,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区域的合作交流联动,共同举办传承优秀文化论坛,进一步调整城市文化资源布局。特别是作为现代文旅服务业的重要引擎,日益成为培育和塑造新动能、新视野、新优势的战略选择,“千年古县”项城依托历史文化优势资源,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和沃野特产,推动“以文兴市,以文惠民”,努力做到向新而立、向智而行,进一步拓展区域文化旅游发展空间,为“千年古县”综合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和生机。

       2、科技创新赋能。项城深厚的文化气息、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众多戏剧大师和文化艺术界的垂青。在现有基础上,加大科技研发投入,支持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,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,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,让智能科技更好赋能千行百业。项城因水兴集,大运河与大沙河相拥交汇,航运发达,通江达海,滋养一方,历来是南来北往的集散地。近年来,项城市委、市政府投资打通两河“生态通道”,为项城提供科技护航,让大运河和大沙河的生机永续,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鱼跃鸟飞和岸绿水清的“生态家园”。特别是要坚持“以文兴市、以文润城”的理念,通过文化赋能城市经济、社会和整体建设,坚持把随着时代变化,但其中蕴含的文化却代代相传,为项城腾飞注入文化“智慧动力”。

       3、孕育未来希望未来的项城,将成为“产业兴旺、生态优美、人民幸福、文化赋能”的现代化城市,不仅要实现经济总量的提升,更要在文化传承、生态保护、社会治理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,让绿色发展在项城大地生根结果。目前,从服务创新发展大局看,区域经济要转型升级,产业向中高端、智力密集型迈进,人才队伍素质要有质的提升,因为人才队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。同时,创新和彰显项城千年的文物、精品项目和特产,以此将项城特色传播国内外观众,不断增强和全国交流互鉴合作能力,推广优秀传统文化,进一步扩大影响力、辐射力和美誉度,让“千年古县”绽放出城市文化氛围和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
       4、讲好“项城故事”。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”。“千年古县”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脉,唱响和体验千年项城文化,可为人们带来可触摸、可感知的文化体验和宝库。借鉴当初项城辉煌阶段,比如莲花味精厂曾是经济支柱,也曾获得世界第一,它的辉煌对项城和周口产生了深远影响,甚至能直接影响整个项城市区的商品物价和经济形势。8年前,我和天津市周口商会常务副会长、天津东方时代建筑公司董事长魏东鸿,接待和陪同项城市主要领导和委办局到天津到滨海新区、小站练兵、商业步行街、五大道、国土房屋学院和意式风情区等学习借鉴先进经验,为促进教育、文化、经济、资源保护和发展等,奠定了基础,创造了条件。当前,除历史文化、民间信仰、地域特色和系列“非”外,仅“张伯驹故里”、“袁氏故里”和各镇“千年特产”……就有讲不完的“项城故事”,拍不尽的“影视大全”,品不够的“千年特产”美味佳肴……

       5、加强联谊活动。项城与天津关系密切,是天津画家们多年来的创作之地,天津知名美术教育家、著名书画家白庚延先生、霍春阳先生、何家英先生,还有近年来京津冀许多著名书画家,去过周口项城地区写意创作,挥毫泼墨。天津是一座既有深厚历史底蕴又具现代都市活力的历史文化名城,涌现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,文化奇人张伯驹即是其中一位。他从项城走到京城,并称天津是他“第二故乡”,源于与天津文化和美景有不解之缘,他在天津的旧居既是近代建筑艺术,又具有中西交融的智慧。张伯驹的艺术成就、崇高人品和奉献精神,诠释了“德艺双馨”的真谛,既是时代的丰碑,更是永远的精神滋养。尤其是在坚持“资源共享,合作共赢”的同时,通过开展京津豫联谊活动和6个省市炎黄文化论坛深度合作,“千年古县”的文化魅力远播四方,走向全国及世界各地。


    以文化赋能产业,以创新引领未来。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强调,坚定文化自信,推进文化自强,需大力繁荣文化事业,加快发展文化产业。“千年古县”项城是一片热情豁达的热土,蕴藏着中原大地最暖的“烟火气”,积极推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。项城的腾飞,是历史的必然,更是奋斗的成果。特别是在深入挖掘其历史脉络和文化价值的基础上,项城智慧,贡献未来,从千年优秀文脉传承中汲取力量,在逐梦路上勇毅前行。

       聚力腾飞,未来可期。在当前科技赋能的形势下,坚持传承与创新同行,传承文化,打造品牌,创新业态,增强效益,在城市更新中守护历史文化记忆,让这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古老而年轻的“千年古县”,富饶繁荣,沃野流金,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!

       真诚祝福“千年古县”项城越来越顺!真诚祝福“千年古镇”秣陵越来越好!


分享按钮